首页 > 商场 > 内容页

乡村环境保洁员等职业成超龄农民工家门口就业新选择

2022-05-13 17:29:33 来源:

  【超龄农民工转型就业调查③】退场返乡,他们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再出发

  乡村环境保洁员、垃圾分类督导员、新农人等职业成了超龄农民工家门口就业的新选择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通讯员 邓银银

  阅读提示

  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之后,不少超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同时,也有不少农民工选择返乡择机而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重庆各乡村释放出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政府部门也将超龄农民工纳入技能培训服务范围,乡村环境保洁员、垃圾分类督导员、新农人等职业成了超龄农民工家门口就业的新选择。

  5月12日,时值初夏,61岁的重庆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村民李明东清除完菜园的杂草后,把目光投向了小院一侧已坍塌一块的院墙,在心里盘算着修葺方案。

  “院墙全部推倒,重新用竹子围起来,左右两边各留一米宽,种点花草。前面的空地留一块出来,种点蔬菜。等房子改造完成后,把荒废的田地打造成采摘园,让游客体验田园风光……”盘算间,李明东用满是老茧的手,挠了挠黑白相间的短发,脸上露出一抹憧憬的神色。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建筑业清退令的出台,大量类似于李明东这样的超龄农民工返乡归巢。他们中有人端起“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有人选择在村里的集体经济或企业打零工,向乡村建设大方向看齐;有人当起新农人,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着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红利。

  返乡归巢当上新农人

  李明东从21岁开始外出务工,辗转于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四川等省市的多个建筑工地,从事过泥瓦匠、电工、焊工等工种。今年清明节后,随着四川广安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完工,加之清退令的施行,李明东结束了近40年的工地生活。

  “以前,一个项目结束后,如果短期内没有找到新去处,我也会回老家待一段时间。”李明东告诉记者,这次返乡后,他也多方打听过招工的工地,但由于年龄超过了60岁,所有工地都不敢要他,“干了一辈子活儿,突然闲下来,浑身不自在”,为此,他沮丧了好一段时间。

  就在李明东为找不到活儿犯愁时,他在县城工作的儿子提出,可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把老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自己当老板。由于有丰富的建房经验,李明东决定自己一个人改造老房子。于是,他重拾锄头,当上了一名新农人。

  在李明东看来,新农人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新职业。“以往务农是为了生计,现在务农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表示。

  “咯咯咯……咯咯咯……”5月11日,随着一声声喂食召唤,一只只鸡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今年59岁的张兰芬是美心红酒小镇葡萄园种植基地的一名溜达鸡饲养员,“我以前在工地上打散工,帮泥瓦匠打杂,年收入约4万元。现在年纪大了,去不了工地,就当了一名饲养员。”她说,公司的养殖专家对她进行过专门的培训,现在每年收入和以前差不多。

  在美心红酒小镇见到64岁的尹常文时,他正在梨园里给果树疏枝,“今年梨子长得好,肯定大丰收。”他开心地指着一串串已长到乒乓球大小的梨子说。

  他告诉记者,作为曾经的泥瓦匠,工地回不去了,但庄稼人闲不住,还想挣点钱给孙子读大学用。现在每个月3000元收入,让他很开心。

  美心红酒小镇相关负责人周洪说,他们对附近返乡的超龄农民工进行培训,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安排合适的工作,比如除草、施肥等。特别是春耕等农忙时期,小镇最多招聘100多名超龄农民工前来帮忙,解决了企业人力不足的问题。

  “专职管家”守护乡村“大家庭”

  清扫保洁、修剪花木、治安巡逻、上门维修……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这些以往只有城市商业小区才有的物业服务,如今已经成了村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我以前是纺织厂的工人,下岗后跟着劳务队跑工地,现在年龄大了,工地进不去,就在村里的物业公司当起了保洁员。”今年56岁的返乡农民工张春兰说。

  2019年12月,放牛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院坝会,通过村集体股份联合社入股的方式联合成立物管公司。2020年4月底,重庆绿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作,这也是重庆市首个农村物业服务公司。该公司成立后不仅让全体村民都享受到文明乡村建设带来的好处,更给一些返乡的超龄农民工提供了再就业机会。

  “平时我们主要负责院落、道路的环境卫生,还有部分绿化带维护管理。”张春兰介绍,她每个月有近2000元收入,年终还能和大家一起分红。

  记者了解到,区别于城市小区物业公司,该村物业公司是以村集体资产入股的,村集体占股51%,村民占股49%,村民只需每月缴5元物业费,就能享受“专职管家”提供的服务,同时,经营好乡村集体物业资产,又形成了文明乡村建设的资金蓄水池。

  该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专职管家”是当地村民,其中还有部分返乡再就业的超龄农民工,他们既是劳动者,也是合伙人,对他们来说,当村民的“专职管家”,不仅是二次就业,更是在被工地清退后,回到村里以劳动的方式守护乡村“大家庭”。

  对此,该村多名返乡超龄农民工坦陈,常年跑工地收入固然不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早就萌生了返乡的念头,因苦于没有好去处,返乡的计划一再被搁置。随着乡村发展,自己在家门口也能就业,一些民宿、咖啡馆等商业形态也在农村建立起来,为他们返乡后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新选择。

  培训赋能助超龄农民工转场

  今年51岁的徐继红是中铁二十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物业管理人员。此前,她曾是该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人,因跟随公司多年,公司考虑她年龄渐长,便为她安排了较为轻松的物业工作。她告诉记者,建筑业清退令发布后,公司为即将超龄或已经超龄的农民工举办了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再就业的能力。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退场后,大部分农民工仍有再就业的愿望,但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技能水平有限,大多数人只能回村赋闲。为帮助他们顺利转型,公司提供了部分保洁、保安等辅助性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商务礼仪等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培训,让超龄农民工退场后有一技傍身,为他们实现再就业赋能,同时,体现出城市温情的一面。

  “不少超龄农民工退场后,面临着城市留不下、农村回不去的尴尬处境,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不高,因此,用培训赋能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转场十分必要。”重庆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把超龄农民工纳入技能培训的服务范围,部分区县也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提供了农业种植、养殖、垃圾分类知识等技术培训,并提供了部分公益性岗位。

  “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主要是因为农村与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增收渠道少。如今,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农村‘村美业兴’成为常态,长远来看,大多数超龄农民工将回到家乡。”重庆市社科研究专家认为,面对大量超龄农民工退场返乡的现状,各地在发展富民产业时,应该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应从宏观政策层面建立更高水平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统筹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工作,让农民工“退”得体面,“转”得自然。 【编辑:田博群】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导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